公司動態
我國的糧食烘干機械化已經走過了近40年的歷程。從50年代,國有大型糧庫及農場,引進仿制前蘇聯的干燥機開始;60-80年代,適用于生產隊的小型圓筒式糧食烘干機的試驗、制造和推廣應用;90年代后,可用于稻谷、小麥、玉米、高粱、黃豆等作物種子干燥的熱風塔式糧食烘干機和低溫循環式谷物干燥機的推廣應用,我國糧食烘干機發展已取得階段性的進步。但是,從保有量來說,我國糧食烘干機械化水平較低,谷物干燥機械化率不足20%,我國糧食烘干機械化和烘干技術與外國差距仍很大。
從糧食烘干技術發展來講,我國糧食烘干機的干燥條件設置、干燥過程控制、烘后糧食品質保證,烘干的能耗和費用等都存在問題。
糧食干燥基礎理論研究、實驗條件的差距,雖然,干燥技術發展多年,形成了很多理論體系,開發了很多機型,但這些理論大多來源于試驗和經驗公式,實驗驗證投入不足,實際應用中還很不完善,理論研究、實驗研究與歐美等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糧食烘干機設計存在盲目性、遠遠滿足不了生產的需要。
綜合來講,我國500多家糧食烘干機生產企業,除東北的幾家20多年老廠以外,糧食烘干機產品的產量都不大,制造水平不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偏低,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投入少,造成產品種類少,成熟機型少,而且產品的耗能普遍偏高、自動化水平低。
- 上一個:我國糧食烘干機的發展歷史和方向
- 下一個:糧食烘干塔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分析